一、行业痛点:能源计量管理的“三低三高”困局
1、数据价值低
传统人工抄表数据滞后,无法支撑实时调度决策;
计量仪表协议异构(Modbus、DL/T645、NB-IoT等),形成数据孤岛。
2、运维效率低
漏损监测依赖人工巡检,管网漏损率超20%(国内平均),年损失超百万元;
设备故障响应周期长达48小时,影响生产连续性。
3、管理成本高
多系统独立运维,人力成本占比超35%;
能源浪费导致的无效支出占总能耗成本15%-30%。
二、解决方案:边缘智能网关的“三化”突破
1. 架构设计:协议兼容+算力下沉
[感知层]:水表、电表、燃气表、热量表 →
[边缘层]:智能网关(内置20+协议库、边缘AI算法) →
[应用层]:能耗分析、漏损预警、负荷预测
协议全兼容:支持Modbus、MQTT、LoRaWAN等协议,适配90%主流计量仪表;
算力本地化:搭载ARM Cortex-A72芯片,算力达5TOPS,实现数据清洗、异常检测毫秒级响应。
2. 核心功能
实时能效看板:水电气热多能源数据秒级汇聚,自动生成碳排放报告;
AI预测性维护:基于LSTM算法预测管网漏损(准确率>92%),定位精度达±10米;
策略自动执行:联动阀门/泵站,异常流量自动关停,故障处理效率提升80%。
3. 技术亮点
断网续传:本地存储72小时数据,网络恢复后自动补传;
安全可信:国密SM4加密 + 硬件级安全芯片,通过等保2.0认证。
三、场景化价值:从“计量”到“控能”的跨越
场景1:工业园区多能协同
问题:某化工园区水电气独立计量,年泄漏损失超500万元。
方案:部署20台边缘网关,整合500+智能仪表数据。
效果:
漏损率从18%降至6%,年节省成本320万元;
能耗超标自动告警,运维人力减少50%。
场景2:商业综合体节能降碳
问题:某商场空调、照明能耗占比超60%,无法分项计量。
方案:网关+分项计量表具,实时追踪各区域用能。
效果:
识别低效设备(如老旧水泵),改造后能耗下降25%;
碳排放数据自动对接政府平台,获绿色建筑补贴80万元。
四、客户为什么选择我们?
1、性能碾压竞品
数据采集频率达100ms/次(竞品1s/次),更适合瞬态负荷分析;
单网关支持200节点接入,容量为行业平均2倍。
2、交付周期缩短60%
提供预配置服务(如协议库预装),现场调试仅需2小时;
开放API接口,与SCADA、ERP系统无缝对接。
3、投资回报可量化
客户平均6-12个月收回硬件投资成本;
漏损率每降低1%,年收益增加约15万元(以中型工厂为例)。